​“危”中有“机”——A股市场策略分析
2020-02-22 11:48:37
  • 0
  • 0
  • 0

嘉实财富研究与投资者回报中心 兰生荣

因为新冠疫情特殊事件,全球市场都对A股的反应非常关注,配置股票多头的投资人也都在关注A股的走势。如何看待新冠疫情对A股市场带来的影响,我们希望以下的分享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享分为四小要点,基本判断、 “变与不变”、行业观点、结论和建议。

❖首先,一个基本判断,是我们认为这次的疫情对市场的冲击,是短期可控的冲击。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理由:

►第一,复盘了2003年非典的影响,结论是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相对短期的,不改变宏观经济的增长和企业盈利增速的方向不会造成逆转性的根本性影响。疫情会导致市场出现一个短暂的“挖坑效应”。“挖坑效应”后,基本能迎来反弹,并能修复到原来增长路线上去。

►第二,如果我们把视野进一步放大的话,统计2003年以来,全球历次重要疫情对市场的影响。像SARS、禽流感、埃博拉,这些疫情对主要市场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疫情高峰过去之后的三个月,都迎来了一个强势的反弹。市场并没有因为单次的疫情,演化成为类似中期级别的熊市格局。

►第三,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客观条件已经在发生变化:春天马上要来了,天气将逐步转暖、隔离措施在进一步深化、春运返程高峰。随着返程高峰的结束,这些客观条件使得病毒继续扩散的基础在变弱。我们可以密切观察春运结束后,疫情的发展会怎样。当然我们不是流行病学专家,对疫情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并不是能力范围内能做的判断。如果后续会发生类似于像病毒变异等原因使得疫情持续时间或程度超出预期,届时我们需重新评估。

━ ━ ━ ━ ━

❖第二点是“变与不变”。变的是短期的节奏,不变的是A股市场的中长期基本面,这是没有发生质的变化,看一年以上中长期结构向上的态势不变。

首先看短期的节奏。疫情的爆发到扩散对市场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极大地打压了前期高涨的市场情绪。12月底到1月初的市场,在经济预期复苏、中美关系新紧张等预期下风险偏好明显上升,疫情爆发后,风险偏好会受到明显抑制。另一方面 ,因为出于疫情的控制需要,隔离措施的实施对民众的心理影响非常大。可以看到,全国范围内的线下消费,面临很大的冲击。同时节后返工也将推迟,工业生产的修复也会推后。

风险偏好的回落和部分行业盈利的增长放缓应为一个季度级别的下调,是相对短期的影响。所以说变化的是市场短期节奏。

其次,我们认为至少有三个方向是“不变”的。首先,2020年是决战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这个大背景没有发生变化。第二,稳增长政策的力度没有变化,反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政策边际力度,可能会因为这次疫情的爆发而有所增强。所以2020年至少上半年,货币政策和流动性环境,还存在进一步小幅宽松的可能。第三我们从产业层面来看,像5G建设,科创迭代等,这些趋势也不应受影响。这些不变的因素是市场运行更本质的东西,并不会因为这次疫情改变方向。

━ ━ ━ ━ ━

❖第三是我们对行业层面的观察。把 A股分成三个主要板块,消费、周期、科技,如果把这三个板块进行排序,我们认为消费所受的影响最大,周期其次,影响最小的是科技。

消费影响最大。参考非典期间的数据,并且综合很多平台对春节期间的数据的统计,我们能切身感受到大家减少了休闲活动,旅游取消、聚餐取消等,酒店、餐饮、线下娱乐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映射到A股相应板块,休闲服务、商贸零售为代表的可选消费受到的冲击最大。而食品饮料、家电家具,这些板块春节期间的消费也会受到波及。所以消费受到冲击最大,但我们认为疫情对业绩的影响是偏中期的(1-2个季度的级别)。

周期其次。周期的复工会推迟,对业绩层面的影响,可能在1-2个月可以得到恢复。据了解 ,像建筑工地这些周期的主体复工时间,大部分都推到了正月十五以后甚至更晚。但等疫情平稳后,生产能够得到很快的修复,我们预计在1-2个月,就会有回暖。加上未来货币政策也会因为疫情影响而升级,修复时间可能会比预期更快一些。

科技影响最小。疫情期间,居民减少了线下活动,在线游明显受益,但线下院线受明显冲击。从研究员调研情况看,科技里边,如电子中的主流品种,像消费电子、半导体等,这些生产节奏目前都是正常的。所以科技板块的的基本面受影响是相对较小。

综上三个角度,我们大致梳理一下关注的投资机会。

▷ 第一类是受疫情的推动领域。在春节期间大家也有非常充分的讨论,比如说像电商、互联网服务、互联网游戏、健康保险、在线教育等,这些板块短期会受疫情推动。

▷ 第二类是对冲政策加快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受疫情影响,市场预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会加强。在流动性宽、库存水平在比较底部的宏观背景下,估值相对比较低的,像银行和地产都会有比较好的吸引力。

▷ 第三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板块,可以归结为“衣食住行”。这些板块的负面因素充分反映之后,仍然值得布局。我们依然看非典经验,这些“衣食住行”的基本面会在一到两个季度之,相关需求有补充性的释放。我们预计“衣食住行”会有“先抑后扬“的趋势。

▷ 第四要特别提到的是港股。港股经过去年的落后和本波回调,现在恒生国企指数距离2018年12月和2019年8月的低点已经不到5%的空间了。继续下跌的空间非常有限。我们在策略会也提到过多次,恒指在全球估值的优势,恒指当前的静态市净率只有0.96,市盈率(TTM)只有8.4,但分红收益率超过4%。所以从风险收益的角度,港股的配置价值十分突出。

━ ━ ━ ━ ━

❖春节期间国内比较长的休市已经为投资者消化信息提供了一个比较充分的时间窗口。我们预计节后开市大部分行业在短期内会跟上外盘、跟上港股,迅速的完成风险定价。结合历史疫情的影响经验 ,我们并不建议要做极端、悲观的假设。

假设疫情能在一季度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市场的调整幅度是比较可控的。所以我们认为,开市市场即使会大幅调整,也不建议客户对股票多头产品做赎回,或者做恐慌性的退出。我们更建议客户要从中期的纬度去思考,继续持有股票多头。继续持有是一个更加理性的选择,疫情当前、危中有机。

另外,我们在春节期间接触沟通了不少股票多头的管理人,包括公募和私募基金。这些基金经理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本次受疫情影响的调整相对于中长期的布局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尤其对于12月底、1月初涨幅较大的,高景气方向的板块和个股,是性价比很高的机会。

2020年2月2日

附:外部管理人观点汇总

1、沣沛:

仓位六成左右,持仓结构以电子、传媒、化工、医药为主,个股较为分散。仓位适中,能规避系统性风险;结构上会有一定阿尔法,一定程度对冲系统风险。

方向上更偏好科技,包括这次疫情当中出现或加强的在线娱乐、在线教育、远程办公,以及这次事件中暴露出来需要加强的方向,比如医疗信息化、检测设备、系统管理等。

对于市场可能出现的调整,沣沛认为是一次较好的调整结构和适度加仓的机会。调仓和加仓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科技、医药和消费。无论是事件之后的反弹力度还是中长期增长逻辑,这三个方向都具显著优势。

2、观富:

疫情使得国内政策产生实质性的积极变化,而由疫情引发的市场调整将很大程度上消化去年下半年市场偏好持续抬升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风险。这些都将更加有利于市场在今年全年内展开更具有持续性的做多行情。

短期来看,我们认为本轮下跌是一次周线级别的中级调整,择机适当减仓,将组合目前的净多头仓位降低10%-15%至60%左右,以控制组合短期内的回撤压力。但是不建议在情绪上过分看空,因为短期做空情绪主要来自于市场对新增确诊和疑似病例数据的恐慌,而这种恐慌也非常容易发生反转。一旦数据出现持续2-3天的持续性降低,股票市场短期可能会出现报复性的反弹。

结构上再平衡--整体上,前期对于今年市场的核心机会存在于大周期底部反转的行业的判断并没有太大变化,但在此基础上会在组合的运作中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高端制造如科技、5G、电动车依旧是我们的投资主线,虽然短期存在补跌风险,但组合将不会大幅减持这部分品种;

2、重视消费超跌后的买入机会,但是不急于一时,重点在于买入节奏的控制;

3、关注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层面对冲力度加大带来的结构性机会,现有的周期行业持仓会继续持有。

3、盘京:

估计短期净值会有些波动,仓位在一月份加上去了,但从中期看是送钱的机会,相信对经济的影响一季度最大,不会成为全年影响。国家的对冲政策也会出来,不要过于担心。香港也就跌了5%基本止住了。

看开盘市场跌幅决定是否用股指期货进行对冲,估计会减一些非核心消费,原来想买的个股这次最好能给机会。疫情短期对消费行业会有较大影响,后面可能报复性反弹,市场会随着疫情消息面波动。医药行业更多是概念或者主题,持续性不强,这么大事儿短期波动难免还真是送钱机会。

4、睿远:

从短期来看,复牌后市场指数可能出现较为快速的短期下跌,但持续时间可能较为有限。

以1年的视角看,A股指数的点位应基本不会受此次疫情影响,短期或有的指数波动大概率创造一次中期的买点,而此过程应是大量优秀企业的中线加仓良机。

从结构上的,投资、消费相关很多企业的一季度经营数据可能受到冲击较大,一季度业绩可能也可能降幅较大,短期受到的冲击相对更大些,而科技类的企业可能市场判断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并且代表中长期的方向,可能阶段性的较为受益,成为一些资金的相对避风港。

从短期来看,对于我们的组合而言,我们在节前将组合的净多头由70%以上降到了60%左右,因此受到的指数的冲击会相对较小。

在春节后,我们主要的方向将是进一步优化组合结构,在市场波动的过程中,在部分投资者过度忧虑的情况下,积极增持长期成长性好,动态估值偏低的战略性核心资产,更多地把握好中长期的战略机会,以给我们的投资人带来更好的中长期的回报。

5、景林:

首先,从长期看,不会影响现有观点和大方向判断:选择行业头部公司和大赛道的胜出者,为投资人发掘基本面强的长期优秀公司。

具体到行业板块的影响,这次疫情事件会:

1、带动线上电商板块,服务提供商如在线教育培训行业以及在线医疗的渗透率预计能进一步提高;

2、对依靠线下渠道的企业负面

3、对生物医药股亦有一定带动;

4、对高科技和先进制造业影响非常有限。对一些细分业务还可能有些促进。因为未来对AI、虚拟现实(线上远程办公、教学、会诊等现实需求)和大数据、云服务等需求会快速增加。

6、重阳:

冷静地看,历史经验反复表明,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会改变一个成熟经济体中期的经济和资本市场走势。我们认为,2020年影响国内资本市场的主要是一内(改革)一外(中美关系)关系,当前国内改革稳步推进、中美贸易战趋于缓和,内外关系的良性互动为中国经济企稳向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更重要的是,A股目前的估值水平已经再次回到了历史估值的底部区间。在金融市场中,便宜的估值是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最大砝码。在受短期事件冲击时,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各个行业中长期发展空间和竞争态势的改变,并结合当前市场恐慌所带来的调整机会,积极布局有望在未来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壮大的优质公司,守望春天。

7、淡水泉:

截至目前,我们尚没有看到疫情对我们重点布局的成长型股票造成基本面方面的实质性冲击。参考历次疫情下市场的演进,我们认为此次肺炎疫情的影响是一次短期波动,不改变市场的整体运行方向。从欧美市场的走势来看,在快速反应疫情扩散的消息后,已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

我们对今年的 A 股市场并不悲观,并重申 2020 年是获取收益的好年景,投资人应当关注成长类资产的结构性机会。我们在最近的市场盘整中,已经做好了应对波动的准备。如果疫情持续发酵,市场受到阶段性冲击,甚至短期出现恐慌,我们将利用好这次波动,积极优化组合性价比。

8、凯丰:

基本面上,消费下滑已成必然,产出和盈利都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商品受到的冲击会更加直接。

资金面上,新增资金到位比预期慢,不管是公募还是私募,当期仓位都比较高,节后出逃压力比较大。

情绪面上,新型肺炎的出现以及为防止疫情蔓延所采取的措施带来的经济冲击,对风险资产的信心打击都会比较大。短期情绪驱动带来的新增资金也很悲观。

从市场角度而言,经济受到冲击,商品需求下降确定,初始跌幅会高于股票。虽然如此,我们认为如果抄底的话商品优先,然后才是股票。因为此次冲击,很多消费消失真的消失了,会影响股票盈利增速。而基建投资不会,只会递延。如果政府因此刺激的话,财政投资基建是见效最快的方法。

总结一句则是,疫情乐观,经济悲观,各类资产去年底判断今年就会大幅波动,现在依然如此。

9、东方港湾:

疫情的爆发适逢春节假期停工,且通常一季度全国 GDP 仅占全年的 22%,疫情对整体经济的冲击会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而消除,对全年经济增长仅会产生较为短期的冲击。同时危中有机,正如 2003 年的非典点燃了中国电商的星星之火,成就了今天全球最大的电商消费网络;新型肺炎亦可能成为 21 世纪 20 年代云商业爆发的契机和导火索。线上教育、线上辅导、线上问诊、线上办公等新的商业模式或因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带动经济进入新的增长轨道。以我在资本市场从业近 28 年的经验来看,每次类似的突发情况所导致的大跌,都是最好的买入机会。

10、泓澄:

1、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偏短期,03年SARS爆发期间,基本上只有当年第二季度GDP增速出现了对趋势水平的明显偏离,随着疫情结束,经济增长重新回到原有趋势中。

2、资本市场具有学习效应,过去已经发生过的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时,资本市场的反应会更短。

按目前疫情情况,节后开市预计权益市场可能还有一定程度的回落,这是对春节期间各种信息的集中反映。从SARS的历史经验(短期情绪冲击带来指数下跌不到10%)和富时中国A50指数近期表现看,节后A股下跌幅度可控。

由于年初疫情影响经济增长,为了确保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翻番目标,预计后续宏观政策环境会更为友好,这对于股市来说会是非常积极信号。

总体来看,负面冲击偏短期,且由于春节假期不开盘,难以规避。短期情绪冲击后,市场还会步入正常状态,并且政策也会延续宽松,有利于权益投资。市场的短期回调反而提供了增加股票市场配置、低吸优质标的机会。

免责声明

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接收人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不应被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载于本文的数据、信息源于市场公开信息或其他本公司认为可信赖的来源,但本公司并不就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作出明确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本文转载的第三方报告或资料、信息等,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本公司的立场。本公司不保证本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文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无论何种情形,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